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机价格的持续走低,智能手机已经达到几乎人手一部的普遍程度。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地铁里、公交车上几乎都是#8220;低头族#8221;。热爱新事物的大学生们毋庸置疑是#8220;低头族#8221;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必需品。智能手机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大学校园生活模式,加速了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智能手机不仅仅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工具,微信、微博、有道词典、淘宝等软件已经成为他们热衷智能手机的主要目的。
然而不当地使用手机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甚至是个人的前途及命运,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和社会心理等方面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没有健全,过度使用手机而不自知容易让他们依赖手机、沉迷手机,进而产生孤独抑郁的情绪,对周围事物感到冷淡,更加沉浸在智能手机带来的满足。现在出现的越来越多的#8220;手机依赖者#8221;就是由于过度地使用手机而无法自控。当然频繁使用手机并不一定就是依赖手机,关键在于能否合理利用手机、健康地使用手机。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机具有重大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研究内容
本论文要研究的是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本文将通过大量文献的分析整理,对智能手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归纳。结合调查问卷的数据了解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情况,并找出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对校园生活的积极和负面影响,从而提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帮助大学生度过美好的四年大学校园生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近两年也开始了智能手机对现代社会影响的研究,但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校园生活方面。国外虽然在4G、智能手机等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领先于我国,但对于此类研究多基于专业技术的角度,研究范围也比较宽泛,缺乏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专门研究。
在智能手机对校园生活的积极影响方面,宋少婷等(2009)认为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能够弥补传统高校教育中的不足,促进学生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智能手机对校园生活的消极影响方面,200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心理学会议中,心理学家JeeHyunHa针对575名高中生的调查中发现,使用手机最频繁的前三分之一的学生常常是在不高兴或无聊时使用手机。这其中,使用手机最重度的使用者平均每10分钟就会用手机与他人联系。李伟轩(2014)通过对100名大学生的实验得到结论,有88.9%的学生在玩完智能手机后心情愉悦,且有82.9%的学生已有依赖智能手机的倾向。王珺珂(2014)通过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男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且#8220;手机依赖呈现随着年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8221;。刘慧敏(2014)认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更加社会化,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部分大学生重视物质轻视理想,逐渐形成了高消费的习惯和不科学的消费方式,这些不科学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大学生建立自主消费观。司晓悦等(2015)通过研究得出了#8220;随着手机使用时间的增加和满足效用,大学生生活幸福感增加#8221;的结论。幸福感增加会使得大学生更加依赖沉迷智能手机。顾永和等(2015)认为,大学生之所以如此依赖智能手机是因为很多大学生由于经历过高压的高考,进入管理相对宽松大学,很容易放松自己对学习的要求,再加上大学课程相专业性强、深奥难懂,常常感到课堂内容无趣,于是通过玩手机来打发时间。而其中的大多数学生甚至认为上课玩手机互不影响,也不会影响老师讲课。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18日(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
2、2022年4月10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3、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 参考文献
[1] 蔡红生,许萍.试论智能手机的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思想教育研究,2014,(8):76-79.(中文期刊)
[2] 戴明珠,宁添,黄启霞,卿宁静.#8220;时间都去哪儿了#8221;---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作用与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70-75.(中文期刊)
[3] 顾永和,崔芙红,魏刚,王艳艳.智能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j].山东化工,2015,(20):132-133.(中文期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