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现实意义
在准确的宗教学定义中,基督教实际上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中文的“基督教”一词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在学术上指基督教各教派与各流派的统称;第二,在日常使用中往往单指“基督教新教”这一单一流派。根据调研当地的实际情况,本文中的“基督教”专指我国的基督教三自教会(属基督新教)。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以乡村基督教信众的互联网媒介接触情况为切入点,挖掘其作为基督教信仰的追随者,在互联网媒介的选择与行为实践中是否具有倾向性。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归纳近年来基督教的新媒传播实践对信众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概括规律并发掘长处与问题,为未来基督教中国化进程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关注宗教信仰在基层传播对我国基层治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际研究
国际研究主要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研究基督教会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相适应改变来重塑新环境下的传播权威,及时调整了宗教修辞、宗教身份、宗教价值等方面适应其新时代的传播需要。其研究重点是基督教会的传者主体的传播模式,以及社会对基督教的解构。
外国学者robbie b.h. goh.在其论文中指出,基督教信徒被告知应“出去,到处宣传福音”,(圣经#8226;马可福音.16:20)。“教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传播”是基督教立教以来的教诲。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基督教会完成了其网络传播权威的塑造,并及时调整了宗教修辞、宗教身份、宗教价值等方面适应其新时代的传播需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一)深入访谈法,通过问卷调研,面对面采访等方式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
(二)参与式观察。通过参与乡村基督教信众与基督教会的日常生活,宗教生活等方法,对由历史回顾、文献分析、深入访谈获得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探析乡村基督教和互联网新媒介之间的勾连互动现象。以此来考察乡村基督教是否在新媒介环境下构成新的传播网络,以及这种网络具有何种属性或特征等。
5. 参考文献
[]黄晓慧.基督教在华传播的传播学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彭婷如.农村社区基督徒的社会关系研究——基于一个村庄的质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宫慧娟.传播学视域下的基督教在华传播活动解读——以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地区为例[D].兰州大学,2011.[]程昭星.天主教基督教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传播的原因[J].民族研究,1992(04):59-68.[]郭净.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传教士罗勒拿滇藏传教史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01):85-94.[]李敬洲.转型期农村基督教传播个案研究——以皖北吴宅村为例[D].西南政法大学,2013.[]吕朝阳.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41-46.[]梁振华.灵验与拯救——以一个河南乡村基督教会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14.[]张建成.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宗教问题的反思——以鲁南农村信教现象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22-25 48.[]赵楠.冲突与融合:中原地区城市仪式展演与基督教婚葬仪式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7.[]许正林,贾兵.当前西方基督教网络传播态势及其研究视野[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06):69-84.[]ROBBIE B.H.GOH.The Internet and Christianity in Asia:Cultural Trends,Structures and Transform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5,29(4):831-848.[]宋丹丹.基督教传播对新时期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和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28(01):35-38.[]高翠霞.媒介赋权视角下广州信教群众的宗教参与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8.[]刘俊妍.火塘电视手机——少数民族村寨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马骁.大众媒介与天主教信仰实践研究——基于云南茨中村的民族志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