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学术价值
近年来,源自哲学的本体论的研究日益成熟,已经超过了哲学的范畴,本体论逐渐用于信息科学和知识工程等领域,在信息共享方面享有巨大优势。另一方面,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尤其是液体乳由于自身的特点,在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与其他非常规突发事件有所不同。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并根据风险管理机制作出应急响应措施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应用本体方法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研究较少,本文将深入剖析液体乳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运用知识本体建模,满足液体乳安全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双重需求,为液体乳质量安全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应用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根据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本体知识综述、体系指南和液体乳质量安全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以及应用的基础上,针对液体乳质量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等中的难题,进行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围绕液体乳质量安全风险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将基于本体的体系知识服务应用作为本研究的主线。
(2)拟解决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8220;本体#8221;(ontology)这一术语最初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被提出的,且其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各界相关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随着时间的发展,有很多的学者针对本体的概念提出了很多不同提法,其中被广泛认可的是 1993 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gruber t r 教授所提出的#8220;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8221;。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本体这一概念最早则是由 neches(1991)等人提出,#8220;本体就是某一特定领域的词汇的基本术语及术语之间的关系,还有给予这些术语和关系所形成或规定的相关领域知识词语相关规则#8221;在此基础上,borst(1997)也提出了外的定义:#8220;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规范说明#8221;。在国内来说,对于本体定义的研究较早则是以国内学者杨学(2001)与李景(2005)所代表的,他们分别在自己的论文与著作中对于本体这一概念与其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本体描述语言,如 dl、rdf、rdfs、xol、ontolingua、okbc、cyc l、owl 等 15 种,其中基于 web 标准的描述语言如 shoe(simple html ontology extension)、xol(xml2based ontology exchange language)、oml(ontology markup language)等成为本体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工程方法方面,国内外主要有 idefs 法、tove 法、骨架法、七步法、methontology、kactus 工程法(berneras法)、cyclicacquisitionprocess 循环获取法及sensus 法等几种方法已经较为成熟。现阶段,本体已经在信息检索、语义、知识发现、危机预警等等不同的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有学者将本体不断的做出适用于其他不同领域的尝试。
就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响应而言,dyckman.l.j和 maeda yasunobu 等提出了食品安全信息预警系统模型,模型设计了食品安全安全标准阈值。黄晓娟等深入剖析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的特点,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章德宾等基于 bp 神经网络方法,实例验证了食品安全风险状态预警。刘清珺等建立了以风险可能性与风险损失度为二维矩阵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型。苏晓燕等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多因素粮食安全评估方法,基于 dempster组合规则实现了多因素的融合。雷勋平等从供应链的角度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供应链和可拓决策的食品安全预警模型。陈秋玲等设计了基于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蝴蝶突变、燕尾突变和蝴蝶突变方法测度食品的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的风险度。颜丽通过研究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相关监控数据,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研究了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以及响应。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完成开题工作
2022年12月--2022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
2022年4月 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 参考文献
[1]朱麟. 基于本体的haccp体系知识服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
[2]王宗琮. 基于haccp的t乳制品公司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6.
[3]朱麟,张友华,李绍稳,胡艺峰,刘金花,谢静. 基于本体的haccp体系知识获取与知识表示[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9):69-7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