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的理由:201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公开发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分“三步走”,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城市与农村是一体的,只有两者相互支撑,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几年前说:“这个世界有城镇化的趋势,也有逆城市化的趋势,如果我们这个国家的城镇化是以乡村衰败为代价,那我看就得逆城镇化,但是我觉得还是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相辅相成得好”。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努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选题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我国某些地区财政政策支持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财政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本文注重研究“逆城市化”方向,探讨如何激发农村活力,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财政政策带动城乡融合发展设计出合理完备的政策措施,使我国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和可持续。
主要贡献:本文主要分析现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政政策和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拟通过各地区的数据对比,构建一定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进行综合合理的评价分析。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第一,随着我国城镇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各地政府部门出台了各种有利于农民进城的相关政策,却少有利于城市居民下乡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我国目前并不是没有这种城市居民返乡的趋势,相反,“下乡”的欲望是强烈的。城市居民下乡或者原本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他想返乡创业等等,这种有利于解决人们返乡并顺利落地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是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第二,我国当下的各类优质资源大量集中于城市。教育、医疗的不平衡发展,让原本就在农村生活的农民生活发展水平停滞不前,而我国目前在农村生活的大量人群就是老人和小孩,他们对教育和医疗的需求也是最渴望的。第三,农村生态环境远优于城市,而农村又没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讨论如何在城市周边农村发展生态产业和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既有利于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消费需求,又能在农村缺乏劳动力的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农村的经济有发展的动力,有吸引资本和劳动力重新回到农村的条件,才能留住劳动力和带来投资,才能有农村的发展,从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因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第一,如何激发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财政资金并不足以推动乡村振兴,经济活动是要市场起决定作用的,以财政资金开源,吸引更多的投资,引导社会市场资金流向农村是可取的。第二,农村如何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或如何发展生态类产业。没有产业支撑,就不能创造财富,同样留不住劳动力,目前我国城市的产业慢慢向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以往的廉价“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大量产业转移至了东南亚等地,从而导致了大量劳动力过剩,这给了农村发展的机会。农村可以发展发挥当地优势的各类生产产业,如生态旅游、农家乐等等。第三,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农村,而我国农村各有各的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财政资金下统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面对如此复杂的农村情况,提高财政政策的精确性,这都给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带了相当大的难度。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现状:
(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城乡二元关系理论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城乡发展关系的探讨进入了比较深的研究阶段。“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和现代化需要“城市-工业”加速增长和向以城市为基础的社会转化。乔根森模型认为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农业剩余”和人口规模,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托达罗模型主要基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流动现象,提出应当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以缩小城乡就业之间的不平衡。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首先,决定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逆城市化”即如何在财政支持下推动乡村振兴,使乡村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留住劳动力)
5. 参考文献
[1]陈丽莎,孙健夫.“十四五”时期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04):147-152.
[2]赵福顺. 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9.doi:10.27797/d.cnki.gnmgc.2019.000013.
[3]张克俊,杜婵.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继承与升华[j].农村经济,2019(11):19-2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