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证券法》对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康美药业与宜华生活对比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24 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资本市场也发展较快并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资本市场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有关财务造假、财务舞弊的事件近年来更是层出不穷,甚至带来很多严重后果。对广大投资者、社会公众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害,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新《证券法》。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实施,成为广大投资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又一大“利器”。其中,此次新《证券法》重点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大幅提高证券违法违规的成本;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进一步对强化信息披露要求作出了系统完善的专章规定;优化了有关企业上市、退市等相关要求,以及其他对资本市场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新规定。

现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财务造假动因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措施。而随着国内新《证券法》的实施,目前仅有少数人结合新《证券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鉴于这些原因,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结合新《证券法》,探究其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以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企业财务造假行为及新《证券法》实施的意义,为证券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实落地,有效防控市场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合理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根据国内外现有文献,总结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后果。

其次,基于相关基础理论,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形成内因和外因。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动因及后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bologna g. jack、 lindquist robert j.和 wellsjoseph t.(1993)提出的 gone 理论,该理论认为财务造假的动因包含四个因素:贪婪、机会、需要以及暴露因子。其中比较核心的驱动因素就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财务工作者被利益所诱导的贪婪因子;在gone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探究,出现了关于财务造假的风险因子理论。将财务造假动因区分为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两大类。

pingyang gao等(2019)关于财务造假动因方面,则认为如果经理认为同行公司的报告存在被操纵的可能,那么他便会操纵更多,去实施舞弊行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和基础理论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3.评述

(二)基础理论

1.

2.

3.

三、案例研究

(一)案例介绍

1.

2.

3.

(二)案例分析

1.

2.

四、新《证券法》的影响

(一)《证券法》重要变化

1.

2.

3.

(二)新《证券法》产生的影响

1.

2.

五、结论与建议

(一)

(二)

(三)

5. 参考文献

[1]陈欢,万丽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迫在眉睫[j].中国金融,2019(12):71-72.

[2]黄世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八因八策[j].财务与会计,2019,no.592(16):4-11.

[3]余晓凤.上市公司虚构经济业务型财务造假探析——基于gone理论[j].财会通讯,2021,(20):125-12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