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成文法的诞生既标志着人类法律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其局限性。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延续性,有限理性设计的成文法律不可能预见到所有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因此,法官在遇到既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也不能从先例中找到断案的依据的困难案件时,如何作出合理的判决成了一件富有挑战性并有可能成为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早期的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用衡平的方法即#8220;当法律因其一般性而不能解决具体问题时对法律进行的一种矫正#8221;来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他还强调,如果说具体法律在执行时可以根据情况加以改变的话,那么法律的精神、法律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都必须加以遵守和执行。言外之意,衡平的法律技术也只是在法律原则的限度内进行,可见法律原则在司法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什么是法律原则?它能成为判决的依据吗?在司法中坚守法律原则又有何重大意义?本文通过这些问题试图表明:在法治社会里,司法不仅仅是适用法律规则的过程,而且是使法律原则深入人心的过程。 由于人类理性的有限性,语言的不周延性,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等原因导致成文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之内总是显示出其种种不足和漏洞的缺陷,导致有一些疑难案件没有直接的法律条文可以适用。近年来,法律原则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有的甚至直接被引用在判决书中.对于一个因为法律漏洞而无法规制的犯罪行为,任何一个理性且正义的人都是无法接受和容忍的.在这个时候,法律原则在司法适用过程中的作用就凸现出来,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法律原则的必要性;法律原则的客观性;法律原则的局限性;法律原则局限性的解决之道;关于法律原则客观必然性的研究;关于法律原则适用的研究;法律原则作用的研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适用的特点是:案件性质上,运用法律原则大多限于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 案件较少;案件类型上,多为新类型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具体方法上,主要有单独适用、与规则并用和直接体现在判决主文中。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适用包括规则 模式和原则模式,适用中要符合穷尽法律规则、选择明文规定的法律原则、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栽判文书说理充分等规范要求。
(二)国外研究现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30日,搜集、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撰写文献综述和写作大纲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2、2022年12月31日至2022年3月20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并就有关问题和老师沟通;
3、2022年3月21日至4月15日,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外文翻译和中期检查任务;
5.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页。
[2]德沃金[美],《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116页。
[3]富勒[美],《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页。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