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意义
我国的“三权分置”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针对如今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农地的流转受到严格的限制,致使农地资源难以得到合理有效配置的现象(王丹,2017),而提出的破解困局的有效途径。虽然该制度之前有所提及,但正式提出是在2016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与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即“三权分置”。
“三权分置”制度是我国针对目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韩长赋,2014),其在原有“两权分置”的基础上,将承包经营权进行细分,化“两权”为“三权”,在充分保护农村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放活了经营权,既让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又能充分调动农村闲置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三权分置”的提出也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现成为了可能,但在实行的过程中,因为各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同,各地区经济、地理、环境、政策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在实行时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为解决这些产生的不同的问题,因而所具体实施的模式会有所不同,存在差别。本文以上海金山区为主要调研对象,对其在“三权分置”制度下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进行研究,对不同经营主体下的人群的贷款流程、贷款金额、贷款意愿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查;同时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其优劣及实现的条件,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农地经营权抵押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其规律以及各种条件下的适用情况,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性建议,并尝试开发出新的抵押贷款模式。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在农地“三权分置”制度背景下,不同地区不同经营主体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产生影响,本研究将结合地区外部环境差异及内在影响因素分析,对不同地区不同经营主体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进行比较,并因地制宜提炼出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承包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下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效落实,提出完善、优化相关农地制度保障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具体目标如下: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及方案
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拟通过中英文数据库、互联网等下载“三权分置”制度及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文献,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和思考,了解主体博弈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绩效评估模型,为“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配置结构差异及绩效研究以及完善地方相关机制提供重要的资料来源和数据支撑。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内容创新
以“三权分置”下承包农地产权配置为出发点,围绕不同经营主体,从外部环境和内在认知等方面研究地方政府政策创新下的农地经营权抵押问题,从而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的不同经营主体下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以及其比较,弥补了已有研究关于“三权分置”下各地具体实践后差异化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以及流转模式的比较分析方面的空白。
2、研究思路创新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
2019.12.1-2019.12.31:课题启动,资料收集与整理,进一步细化方案设计和项目研究目标,完成项目总体规划;
2020.1.1-2020.2.15:查阅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筛选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基于高分一号的洪泽湖水体面积提取及其季节性变化影响因素开题报告
- 牡丹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 农村宅基地置换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以江苏省A市为例开题报告
- “三权分置”制度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比较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 农户土地流转风险认知对其土地经营的综合影响——以河南信阳农村地区为例开题报告
-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
- 基于指数和法的丹朱镇下霍村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开题报告
- 可行能力视角下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开题报告
- 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不同规模城市的比较分析开题报告
- 产城融合导向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约束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