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的意义
在已有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对土地流转客观存有的风险和农户主观风险认知水平进行单独分析。在实际流转中,“土地流转主客观风险影响因素—农户认知水平—土地流转决策-家庭收益状况”的链式作用机制复杂,且包含多环节正负反馈效应。土地流转并非如预期般易控。本课题计划通过走访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以河南信阳为例,在保障生计类、辅助收入类、潜在退路类及规模收益类农户和不同农地经营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土地流转客观风险及农户主观风险认知对其收益的影响机制,进而深入了解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现状,揭示土地流转制度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供帮助,最终保障并提高农户收益水平。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3.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研究目标
土地流转政策在惠及农户的同时,也让他们面临着形形总总的风险。对不同类型和选择不同农地经营方式的农户而言,他们面临着怎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如何影响其利益的、他们对风险的认知处于怎样的水平、潜在风险和农户风险认知能力是如何独立影响其流转意愿和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收益的、两者联系起来又如何影响收益,综上所述应如何引导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未来发展趋势。以上问题值得思考深究。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此次研究为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上尽多了解土地流转潜在风险对农户收益的影响,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
4.1研究方法
4. 研究创新点
5.特色或创新之处
5.1研究主体的创新之处
土地流转政策是我国农村近年来新增添的活力。学者们争先进行研究探索。研究表明,由于土地流转潜在风险隐患,农户收益受到多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此,诸多学者研究其风险作用机制及防范化解措施。另外,亦有部分学者从农民自身角度出发,考虑其自身风险认知能力与其收入的内在联系。但是,学界很少有人将客观和宏观两类影响因素相结合。实际上,农户收入受到流转客观风险与农户主观风险认知水平两者的综合影响。因此,本课题得以形成,从全新的、更全面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相关风险问题。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6.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6.1预期进展如下表所示:
时间 | 研究进度 | 具体活动 |
1月15日—3月18日 | 开题报告 | 查阅研究相关文献书籍,明晰研究思路及目的,了解研究区域土地流转现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
3月18日—4月17日 | 中期检查 | 搜集信息数据,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结合访谈信息根据预定思路框架进行分析 |
4月17日—5月6日 | 论文草稿 | 根据答辩老师意见及实际研究进度,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形成完整的论文初稿 |
5月6日—5月15日 | 论文定稿 | 根据答辩老师意见及出现的问题,完善论文,并形成定稿 |
5月15日—5月20日 | 论文检测 | 完成自查及查重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
5月21日-6月5日 | 论文答辩 终稿 | 根据答辩组专家提出的意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形成论文终稿,网上提交 |
6.2预期研究成果
(1)在预定研究思路框架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安排,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并形成完整的毕业论文。
(2)基本掌握河南信阳市土地流转有关情况,在具体案例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主客观风险因素对该地区农户收益的影响,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合理观点,能够科学看待认识土地流转潜在风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期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实施产生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基于高分一号的洪泽湖水体面积提取及其季节性变化影响因素开题报告
- 牡丹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 农村宅基地置换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以江苏省A市为例开题报告
- “三权分置”制度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比较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 农户土地流转风险认知对其土地经营的综合影响——以河南信阳农村地区为例开题报告
-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
- 基于指数和法的丹朱镇下霍村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开题报告
- 可行能力视角下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开题报告
- 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不同规模城市的比较分析开题报告
- 产城融合导向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约束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