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了更好的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梦,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解决我国日益重视的“三农”问题。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一些重要文件,提出“2050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建设性要求。2021年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全面转向乡村振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农村地区不仅要实现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更要实现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优化人居环境是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农村空置住房问题日益突出,既影响村容村貌和新农村发展,也不利干集约型社会的建设,有组织地盘活利用农村空置住房是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有力抓手,成为农村整治工作的热点问题。此外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亟需更多的发展空间,关键是要激活乡村的闲置资源,实现人、地、钱在城乡间的流动。土地是乡村最大的资源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缓和“人地”矛盾,为社会主体进入乡村建设提供条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正在实现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历史转型。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稍显落后,从事低收的农业生产无法再满足农户需求,城市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农房“空户化”的态势渐趋明显;另一方面生活水平提高促使农民不满足于现有,迫切想要改变现处的居住环境,农民建房“建新不拆旧”现象仍未从根本上杜绝,大量农房处于空置或半空置状态,严重浪费了农村的土地资源,甚至耕地红线或受到威胁,限制了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步伐,这同时也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农村空置住房作为一笔巨大的隐形财富,乡村振兴背景下,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盘活农村空置住房已成为农村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农民资产能否有效变现、农村产业能否真正兴旺的重要一环,是振兴乡村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研究内容
本文按照“现实问题一实地调研-调研现状—理论分析一案例总结一原因分析一政策建议”的思路展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空置住房浪费严重,如何有效盘活利用农村空置住房是现阶段亟需破解的现实难题。本文选择苏州市吴江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调研地区的基本概况研究、案例地区的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进行归纳总结与比较分析,探究吴江区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破解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政策建议。
2.2预期目标
(1)揭示空置住房现状与农村空心化之间的关系
(2)获得吴江区空置住房影响因素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本文将通过充分搜集与查阅研读政府报告与政策文件、国内外期刊文献、著作等,把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热点,这些材料是访谈时的参考资料,部分文献的内容在本文中也会有所呈现。本文通过搜集“闲置住房盘活利用”、“乡村空心化与治理”、“闲置宅基地存量盘活”为核心主题的期刊文献、研究区域统计年鉴及政府网站公开的其他相关政策法规,从现状、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如何盘活利用四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同时对相关理论及其适用性进行概况论述。
(2) 实地调研法
4.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2] 宇林军,孙大帅,张定祥,郑博,韩乐然,宇振荣.基于农户调研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07):1043-1049.doi:10.13249/j.cnki.sgs.2016.07.01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