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云参数化夹卷过程对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4-07-23 11:07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积云对流作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水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降水日变化方面。

而积云参数化方案作为数值模式中描述积云对流过程的重要手段,其对降水的模拟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模式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夹卷过程作为积云发展的重要物理机制,影响着云的宏观特征和生命史,进而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积云参数化方案作为数值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不同类型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如kuo方案、arakawa-schubert方案等,并探讨其对降水模拟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对积云对流过程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夹卷过程对积云发展和降水的影响,并尝试将更精细的夹卷过程描述纳入积云参数化方案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包括:
1.基于四川盆地的地形和夏季气候特征,选取典型降水个例,利用wrf数值模式,配置不同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并对比分析不同方案对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模拟效果差异,特别是对降水强度和降水峰值时刻的模拟差异。

2.分析不同积云参数化方案中夹卷过程参数设置的差异,探讨不同夹卷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云微物理过程(如云水含量、云滴有效半径等)和边界层结构(如温度、湿度廓线等)的影响,进而揭示夹卷过程对降水日变化影响的物理机制。

3.结合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深入分析夹卷过程对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循环的影响机制,探讨不同夹卷参数化方案影响降水日变化的可能途径,为改进积云参数化方案,提高数值模式对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模拟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资料:收集四川盆地夏季降水观测资料,包括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雷达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等,用于模式模拟结果的验证和分析。


2.模式配置和模拟:选用中尺度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作为数值模拟工具,根据研究区域和目标,配置合适的模式分辨率、模拟区域范围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选取典型夏季降水个例,分别采用不同的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方案对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模拟效果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关注积云参数化方案中夹卷过程对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影响:以往研究多关注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总量和空间分布的影响,而本研究则聚焦于夹卷过程对降水日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视角。


2.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揭示夹卷过程影响降水日变化的物理机制:本研究将利用数值模拟结果,结合云微物理过程和边界层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深入探讨夹卷过程影响降水日变化的物理机制,为改进积云参数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3.为提高四川盆地夏季降水预报的准确性提供科学参考:四川盆地是我国降水预报的难点地区,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进积云参数化方案,提高数值模式对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模拟能力,为提高区域降水预报的准确性提供科学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罗亚丽,周剑,李永华,等.基于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西南涡降水预报对比研究[j].气象,2020,46(05):584-596.

[2]陈昊明,周天军,李建,等.wrf模式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模拟的对比研究[j].气象,2017,45(06):807-821.

[3]黄思源,智协飞,郭庆,等.基于wrf模式的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一次高原涡降水模拟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22,41(02):426-43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