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暴雨作为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具有突发性强、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往往会引发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开展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预警研究,对于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目的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暴雨天气过程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暴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华南暴雨、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以及华北地区局地强降水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2015年7月22-23日发生在湖北的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卫星遥感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等,结合天气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降雨量、降雨强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时空分布特征,绘制暴雨等值线图、时间序列图等,揭示暴雨过程的演变规律。
2.环流形势分析:分析暴雨过程期间的环流背景场,包括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水汽通量图、垂直速度场等,探讨影响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输送特征以及动力机制。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2015年7月22-23日湖北地区及周边区域的各类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雷达回波资料、探空资料、卫星云图资料等。
利用气象数据处理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格式转换、插值处理等,建立适用于本研究的数据集。
2.天气学诊断分析:利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包括地面和高空天气系统、水汽输送、稳定度条件等,初步探讨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精细化分析:利用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对2015年7月22-23日湖北暴雨过程进行精细化分析,揭示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和mesoscale系统的影响。
2.结合多源资料:综合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卫星遥感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等多源资料,克服单一资料的局限性,更为全面地分析暴雨过程。
3.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相结合:不仅利用数值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而且结合多种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暴雨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孙继松, 张小玲, 张庆红, 等. 2015年7月22—24日江淮地区极端降水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j]. 气象, 2016, 42(11): 1305-1316.
[2] 鲍名, 张天宇, 周天军, 等. 2015年7月22—23日湖北黄冈特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j]. 气象, 2018, 44(1): 86-96.
[3] 孟宪贵, 张芳华, 潘怡航, 等. 2015年7月22—23日武汉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5): 1-1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