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越来越分散;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转移,由此带来了农地的弃耕和撂荒等问题;三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农村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因素。
农地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的研究,揭示出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形成机制和过程特征等内在规律。
农户在行为决策中,经常遇到如机会、能力、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行为控制认知的条件都有可能影响农户行为意向从而影响农户流转行为。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看,学者们尚缺乏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形成机制进行研究。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采取的研究方法:1.1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和阅读是本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构思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基础之上。
关于农地流转相关文献,国内外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有相当成果是实证研究。
4. 研究创新点
4.特色或创新之处目前,国内外对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针对外部因素展开讨论,很少以主观因素为核心进行深入分析。
因此,本课题围绕农村土地流转的热点问题,从农户认知控制这一主观心理因素出发,根据现实流转情况将农户分为两类:未流转户和流转户(本文不考虑转入户),通过对比讨论这两类农户认知控制能力对其最终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
本文利用认知行为控制变量捕捉到农户对农地流转的不确定性进而可以捕捉到不同的行为控制认知因素对土地流转行为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预期得到农户对流转行为的可控性(即流转行为的可预知性)的重要影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5.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4.09-2014.10 确定选题,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完成文献综述。
2014.10-2014.11 设计调查问卷,前期工作。
2014.12-2015.01 实地调查。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