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近30年来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给许多部门带来了相应的巨大变化,能源部门也不例外。能源部门以总体充足并相对低成本的能源供给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工业、世界第二的石油市场和年发电增幅居世界前列的电力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成为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既向国民经济提供动力能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提速。同时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尺,电力消费也是反映经济实力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30年里,电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过程的现代化使中国对电力愈加倚重,电力不仅提高了资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并且电力消费对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以及人们生活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消费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重要的是,今后我国经济是否能够持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和谐发展,实现我国的中期和长期规划发展目标,电力消费需求的安全保障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对我国电力消费需求系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影响电力消费的因素有许多,比如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结构的特征、电力价格、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人们生活的现代化水平等诸多影响和制约因素。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考察了我国的电力消费系统.如林伯强基于协整和误差纠正模型研究中国电力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的长期需求模型和短期动态波动.林伯强在三要素的生产函数框架下,基于协整和误差纠正模型考察了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过程.林伯强基于协整方法分析了电力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阐述了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以及电力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发展战略.肖兴志考察了对我国电价和电力产业实行规制的效果,他认为规制措施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地提高了电力产业总量和效率,降低了价格水平和垄断利润,总体上的规制效果是明显的.林伯强基于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电力市场改革过程中的配套措施及其宏观效应,他指出国有企业的高度集中是电力行业发展许多基本间题的根源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林伯强研究了提高电价和限电这两种措施对不同工业行业和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他认为电力短缺对工业的直接影响远大于电力供给成本,而且在工业化水平较高、较为发达的省份,电力短缺的影响不一定会更大.这些影响因素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非常复杂,所以电力消费系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一复杂系统.
提纲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用来介绍文章研究的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简单阐述文章的行文结构以及章节概括。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能源或者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从多角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赵进文等(2007)利用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技术,揭示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非对称性且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齐绍洲等(2007)假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函数,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估计;吴玉鸣等(2008)以省域为空间样本,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年~ 2005年中国省域的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林伯强(2006)在提高电价和限电两方面讨论了研究电力短缺的影响的方法,分析了提高电价对不同工业行业和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并使用调查数据就限电对工业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针对电力短缺问题提出建立有效的电力短缺早期预警系统,制定全国的电力系统规划的建议;王火根等(2007)引入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的关系。由此可见,上述文献应用不同的模型和引入其他变量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或电力消费进行了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拟采用的研究目录,框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5. 参考文献
[1]陈文静,何刚.电力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参数模型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05):92-97.
[2]姜磊,吴玉鸣.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协整与granger因果检验[j].经济前沿,2009(07):28-39.
[3]林伯强,张立,伍亚.国内需求、技术进步和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电力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2011,34(10):146-16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