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陨石是来自外太空的星体碎片,携带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丰富信息,对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行星形成和演化以及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陨石的化学组成是其分类、命名和研究其成因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陨石样品进行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可以了解其矿物组成、元素丰度、同位素组成等特征,进而推断其母体来源、形成年龄、演化历史以及陨石降落过程等重要信息。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陨石化学组成的研究是陨石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学者在陨石化学成分分析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在陨石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陕南李家湾发现的陨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组成分析,并探讨其检测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对李家湾陨石发现地点进行实地考察,采集代表性样品。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清洗、切割、抛光等,以满足不同分析测试方法的要求。
2.化学组成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技术,测定李家湾陨石样品中的主要元素含量,如si、al、fe、mg、ca等,并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对陕南李家湾陨石样品进行化学组成全分析:
1.文献调研与资料收集: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陨石化学组成分析、陨石分类、成因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样品采集与处理:前往陕南李家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详细记录陨石发现地点的地理坐标、地貌特征等信息,并采集具有代表性的陨石样品。
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编号登记,并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记录,描述其形态、颜色、结构等宏观特征。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首次对陕南李家湾陨石样品进行系统的化学组成全分析,为该陨石的分类、命名和成因研究提供全新的基础数据。
2.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例如la-icp-ms、epma、sem-eds等,对李家湾陨石进行精细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分析,以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3.将李家湾陨石的化学组成数据与已有的陨石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相关陨石学理论,尝试揭示该陨石的母体来源、形成年龄、演化历史以及陨石降落过程等重要科学问题。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耘,林杨挺,周琴.la-icp-ms技术及其在微区元素分析中的应用[j].地球化学,2018,47(04):397-418.
[2] 张兆峰,李超,李世杰,等.吉林陨石的类型划分及岩石矿物学特征[j].地质学报,2021,95(05):1446-1459.
[3] 林文祝,徐伟彪,陈江峰,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主量-微量元素[j].岩矿测试,2020,39(02):231-24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