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又能促进国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可。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译者对中国的经典作品进行了翻译传播,取得了初步的译介成果。而译者作为译介活动中的重要引导者,在这整个的创造性的翻译活动中,无疑处于中心的枢纽位置,发挥着最积极的作用(杨武能 1987:4)。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体能动性对译作质量、译介效果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地研究、探讨译者在翻译中发挥的能动性能更有效地提高译作质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着眼于译者以及译者主体性开展了相关研究,国内外有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更是屡见不鲜,不断地拓宽翻译研究的视野。然而,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昆曲文本的翻译作品数量近年来虽不断增加,但多数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分析文本语言的层面,聚焦于昆曲文本翻译领域的译者主体性研究十分少见。根据cnki中国知网网站搜索,以昆曲文本翻译中最具代表性的《牡丹亭》为例,搜索相关的译者主体性研究所得结果仅为6个,可见推进昆曲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十分重要与紧迫。
由此,本研究基于昆曲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视角,以白之英译版本《牡丹亭》,白之、哈罗德阿克顿和陈世骧合译版本《桃花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西利尔白之昆曲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表现,以期为中国昆曲文本翻译的译介传播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以西利尔白之的昆曲文本翻译作品为研究的重心,选取了由indiana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白之英译《牡丹亭》全译本以及由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出版的白之、哈罗德阿克顿和陈世骧合译本《桃花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更加客观、清晰地研究昆曲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表现,本论文还选取了1994年由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光前英译《牡丹亭》全译本,2000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汪榕培汉英对照版《牡丹亭》,2013年海豚出版社出版的许渊冲、许明合作翻译汉英对照版《牡丹亭》和《桃花扇》。上述译本的语料通过文字识别技术转化成可进行编辑的txt格式,然后对语料进行人工清洗、降噪,对文本进行了清洁和校对,删除了文本转化后的错别字、乱码、冗余信息等。为方便进行检索和后期加工,使用claws在线分词软件对清洁后的语料进行了分词标注。最后使用tmxmall对齐软件对清洁校对后的文本与原文本比对进行平行对齐。
本研究主要采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使用wordsmith和paraconc等语料库检索软件进行语料的定量研究,从词汇、句式、非语言层面分析西利尔白之的翻译风格来说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与重要性。从词汇角度入手,通过wordsmith检索软件统计《牡丹亭》和《桃花扇》不同译本的类符/形符比(ttr)以及标准化类符/形符比(sttr)进行对比,借此来分析文本的词汇多样性。在句式层面上,本论文对上述译本的平均句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平均句长由总形符数除以句子总数得出,通过对各个译本的平均句长进行对比,可以反映出不同译本语句的复杂程度。最后,从非语言层次出发,通过paraconc检索软件对比不同译文的文化专有词汇、副文本等的翻译,以此来进行白之翻译风格中译者主体性体现的定性研究,借此说明译者主体性的重要作用。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对语料进行研究,从词汇、句式、非语言层面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的对比进行定量研究,说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与重要性。此外,通过不同译本的文化专有词汇和副文本的翻译策略等非语言角度进行定性研究,说明译者主体性的重要影响。最后从主体性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两方面入手,研究影响译者主体性的潜在因素。
第一部分主要采取定量研究方法,从词汇角度入手,通过wordsmith检索软件统计《牡丹亭》和《桃花扇》不同译本的类符/形符比(ttr)以及标准化类符/形符比(sttr)进行对比,借此来分析文本的词汇多样性。在句式层面上,本论文对上述译本的平均句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平均句长由总形符数除以句子总数得出,通过对各个译本的平均句长进行对比,可以反映出不同译本语句的复杂程度。
4. 参考文献
[ [1] susan bassnett amp;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culture:a source book[m]. routledge, 1992.
[2] robinson d. who translates?: translator subjectivities beyond reason[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1.
[3] baker m.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000, 12(2): 241-26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 第七学期:
(1)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第八学期:
(3)1-4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4)5-14周:撰写、修改论文 [11周:交一稿;14周:交二稿]
(5)15-16周: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6)16-17周: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
(7)17周:论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双语者与二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的差异分析开题报告
- 汉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词研究开题报告
- 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情景喜剧言语幽默汉译研究——以《摩登家庭》为例开题报告
- 浅析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开题报告
- 《瓦尔登湖》:现代精神危机的一剂解药 Walden: Medicine for Modern Spiritual Crisis开题报告
- 家庭教育视角下《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悲剧分析开题报告
- 浅析国产视觉小说游戏英译的翻译策略——以国产独立游戏《WILL:美好世界》开题报告
- A Study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Ninth-grade English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Competencies开题报告
- A Survey on English Homework Situation in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of Suzhou 苏州市两所初级中学英语作业状况调查开题报告
- An Analysis of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 in English Class in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of Suzhou苏州市两所初级中学师生英语课堂互动状况分析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