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课题的意义
大豆作为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含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相当丰富;百粒重受多基因控制,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而百粒重是大豆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既是产量构成因子,也是重要的品质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所以直接进行表型选择会导致准确性不高,需要获得连锁标记,开展标记辅助选择。分析与百粒重相关qtl位点对于后续实验展开,如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增加大豆产量亦或是提高大豆品质都对我国大豆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研究的目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针对前人所构建的cssl次级群体,构建目标位点的次级f2及f2:3作图群体,通过qtl定位的手段找出目标区段,验证前期百粒重定位结果,挖掘野生大豆优良等位变异,同时满足对qtl研究的深入。
2.2研究的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
对本次实验所构建的次级群体,进行播种、栽培、收获,测定其百粒重;在大豆生长时期取幼嫩叶片,进行dna提取,选择合适的遗传标记,检测各群体的数量性状值和标记基因型;分析标记基因型与数量性状值之间是否存在连锁关系,确定qtls连锁群,并估计qtl效应。
4. 研究创新点
在前人的大量研究下,对于大豆百粒重相关遗传解析已有许多成果,也定位了不计其数的QTL位点,但大多都止于初步定位,而每个定位区间仍包含许多的基因,而这些基因与表型是否相关难以得知。本实验建立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单标记的方差分析方法定位大豆百粒重QTL相关位点,可以有效的解决背景“噪音问题”,使对大豆百粒重相关QTL定位更加准确;同时,本研究以野生大豆为主,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相较而言,拥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拓宽栽培大豆遗传基础的潜力。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8.6 进行开沟埋草,播种施肥大豆群体。
2018.7-9 查资料,阅读文献,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准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